孵化管理: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劳力经济阶段、资本经济阶段,现在则进入了知识经济阶段。劳力经济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资本经济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本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而在知识经济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占有和配置。在这一阶段,知识上升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具有了多重性特征,既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决定了人类无论应用什么的管理科学和管理工具,最终都是在为知识的智本化服务和做支撑。由于创造知识价值的最重要生产资料是每一个自然人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那么,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首次上升为企业组织中知识和智慧的“内存”。这也预示和标志着自产业革命以来持续几百年的生产资料同劳动力分离的格局从此出现“逆转”,即作为生产资料的知识与掌握知识的劳动力的一体化。这一变化引起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结构变化,将最终从根本上改变资源配置、经济体制、国家观念和企业管理形态。
由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上升为企业组织中知识和智慧的“内存”,那么掌握和控制这个“内存”的人就成为了企业组织的灵魂和核心,甚至是主导,这类人不再是传统的管理者,也不再是白领阶层,而是企业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区别于任何有形资产的折旧、损耗,知识存在于人的脑海中,不仅不会消耗,而且越使用越有价值,越激发越能创造出新的知识。因此,知识型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然而,一个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决不能只依赖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要依靠一个由多名知识型人才和具备完善的智本化系统的知识型企业组织,也可称之为学习型企业组织。架构和打造这样的企业组织,最实效和适合的手段和通路就是“孵化管理”。孵化管理学是在“智本化浪潮”席卷全球,知识型生产要素的智本化进程中,应时应势而生的基于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角度的全新的实用的复合功能型学科体系。孵化管理学分为五大孵化系统,十项具体孵化内容。全部基于应用和实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建,被业界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人类下一个最实效科学管理模型”。五大孵化系统分别为孵化项目,孵化模式,孵化团队,孵化品牌,孵化势场。中品孵化策略机构认为:这个无国界式网络大同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共享型社会和智本驱动型社会。而孵化管理学的诞生,可以使得自新文化运动之后长期缺乏自信与自尊的中国思维和中国心态在向度上走向回归,可以使得长期处于无根和断档的中国企业和品牌文化体系,特别是片段性、片面性的、非常态的管理学体系在向度上或可发生改变。
文化兴国:“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之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此义。“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文而化之”,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众所皆知,文化的范畴很广,特别作为有几千年文化的中国,更是博大精深。但文化正因为多了,深了,也就杂了、乱了,这就不难理解历代统治阶级要“统一文化”了。作为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继承古代文化而不拘泥,学习外国文化而不照搬,而是科学扬弃、为我所用,学文为民、用文为公,一切就都是源头活水,使中华文化之渠始终清澈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