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街头,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一个热干面馆。热干面,作为武汉特色小吃,似乎毫无秘密可言,一个外地人稍稍看上几遍,就能做一碗热干面。这种经营模式,让百余年来热干面走不出湖北。
改变这个历史的是大汉口热干面的几名创始人,他们分别是刘海元、江凤林、蔡子平、李建明。如今,大汉口热干面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火爆销售,在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有售。去年,受产能限制,创下销售额3000多万。今年,新生产线投产后,武汉人出远门再不用“打货”式的带热干面了,因为到别的城市买热干面会像买可乐般方便。
在方便热干面红透全国之时,武汉老板们将艳羡的目光投向了刘海元和他的股东们。因为,大汉口热干面上集合了10项专利。未来的市场,将远远超过今天。可是哪有人知道,这几个人曾经为了能让机器也能生产出地道的热干面,花了两年时间,投入上千万元,一度将自己和家庭逼到崩溃的边缘。
曾是“山寨王” 什么好卖做什么
28日,骄阳似火,位于汉南大汉口食品公司崭新的厂房,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已近花甲之年的刘海元和他的股东们,已合作了近15年。在商海里打拼了15年,作为汉口人还是靠热干面才有了今天这份家业。
“如果不是做了热干面,我们这帮人早就在商场上消失了。”刘海元指着热干面包装上的“冠利达必是”这个名称说道:以前我们是“跟风族”,市场上什么好卖就做什么,很辛苦,可始终在生存线上挣扎。
大汉口的前身就是冠利达必是食品有限公司。在做热干面之前,它做过芝麻糊、必是豆奶、巧克力等等“山寨食品”。
1997年,在一家国有贸易公司担任过书记、经理的刘海元和3位老干部,因公司改制而下海了。
他们凑了30万元资金,合开了一家公司。他们曾经取得了“南方黑芝麻糊”、“德芙巧克力”、“必是饮料”等8个产品的销售代理资格。代理产品也赚钱,但做了不久以后,他们感到资金占用量太大,一般日常运营就需要四套资金――订货、途中、仓库、货架都要占压资金。刘海元从投资与利润比较,觉得很不划算,便决定从事生产。
“那时,广东人比较有品牌意识,而我们‘九头鸟’更好走捷径。”刘海元说,为了绕过开拓市场的风险,公司生产的几乎全是热销的产品。南方芝麻糊广告打得凶时,就卖芝麻糊。维维豆奶流行时,必是豆奶也出现了。当雀巢固体饮料卖断货时,必圣牌同类产品争取顶上……。
三年多的“跟风”策略,让刘海元和他的股东们疲惫不堪,价格要比正宗的低出很多,成本又没优势,正牌一促销,他们的产品就砸手里了。
每当深夜,刘海元就辗转难眠,他琢磨着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有自己的市场。可是做什么呢?
河南人卖热干面 半年赚走2000万
2003年,刘海元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消息称:河南南街村集团从日本引进过一条湿面生产线,因产品没有市场连连亏损。南街村集团见热干面也是水煮制成,便将这条生产线转产热干面。南街村集团的“方便热干面”可储存8个月,并随时可方便食用。
这种方便热干面不但风靡国内许多大中城市,还远销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等近十个欧美国家,半年就为南街村赚回2000余万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00多万美元。
这个消息让刘海元心里很不舒服。作为正宗的汉口人,几乎每天都要捧着热干面“过早”,怎么河南人都想到做方便型的热干面,武汉人就不行呢?
他赶到超市,去买了一包南街村热干面。尝了尝后,他笑了。“那不是热干面的味。”刘海元说道。
据了解,由于河南南街村用日本的技术对面饼进行改良,但其乳酸面与传统的碱性热干面在风味上有较大差异。
刘海元认为,南街村类似泡面,口感不符合武汉人标准,尝鲜可以,消费者难以长期购买。
果真,南街村热干面几年后便败退江城。
“扳命”一年多 才让热干面变“方便”
在思考了一星期后,刘海元向其他3位股东提出:我们要生产快餐热干面,正宗的方便热干面应该产自武汉!
当决定研发生产快餐热干面时,刘海元和股东们开了几天会。刘海元先后请了本地三所大学的多名食品专业教授作指导。当时,大家的一致意见是,现做的热干面因过了水,才具备了有韧性、爽滑等特点。而传统方便面油炸,一泡就软。只有放弃油炸,做出地道芝麻酱,才能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