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银监会酝酿淡化拨贷比指标 土政策致逆向激励

时间:2012-02-13 09:02 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种种迹象表明,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的拨贷比指标监管将有可能松动。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了解到,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去年底举行的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要求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多的有利条件,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避免拨备和不良贷款“两高”局面,真实反映资产负债质量状况。

《新世纪(13.26,0.00,0.00%)周刊》此前报道,拨贷比指标已由原方案2.5%的要求改为“原则上不低于2.5%”,银监会同时明确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作差异化安排。

2011年7月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拨贷比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在目前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达标的情况下,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商业银行可能通过实行较多的拨备计提或减少不良资产核销进度的方式应对拨贷比指标监管。

据一位接近银监会内部人士透露,其个人的观点是,在国际会计理事会将预期损失作为前瞻拨备标准出台之前,拨贷比指标肯定要改。

逆向激励

拨贷比等于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在新的银行监管体系中,拨贷比指标是中国监管层对于商业银行拨备要求的“土政策”,其与拨备覆盖率一起构成了当前的拨备监管指标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微博)在其所著《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一书中指出,拨贷比是基于所有贷款计提拨备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逆周期性。拨贷比的提出,主要是来源于监管者对于银行资产分类结果的不信任。

一位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称,由于目前银行仍主要靠利差来盈利,监管层出发点是想让银行在贷款规模扩大时,多提一些拨备,进而抑制放贷规模,但是由于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之间的确定关系,拨贷比存在着逆向激励的因素。

拨贷比是拨备与贷款总额的比值,拨备覆盖率是拨备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不良率是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值,三者之间存在着“拨贷比=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的确定关系,在目前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达标的情况下,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以四大国有银行2011年中期数据为例,工行、建行、中行、农行拨备覆盖率均在200%以上,远超150%的监管要求;相应的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0.95%、1.03%、1%、1.67%,对应的拨贷比分别为2.47%、2.53%、2.17%、3.64%,可以看出,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在四大国有银行中最高,其拨贷比也位居大行之首。

一位接近银监会内部人士称,2.5%的拨贷比指标是根据国有银行从2005年到2010年的拨备占总贷款的平均比例算出,相当于拿国有银行的数据当做标杆,但2005年时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7%~8%,而目前中资银行的不良率则在1%左右。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亦表示,用2.5%的拨贷比除以150%的拨备覆盖率,可以得出,在不良率为1.67%时,商业银行恰能同时达到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

充分核销

在巴曙松看来,商业银行可能通过实行较多的拨备计提或者是减少不良资产核销进度的方式应对拨贷比的监管政策。“特别是对于那些拨备率达标要求压力较大的银行而言,减少核销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巴曙松写道。

事实上,增加拨备计提会提高拨备覆盖率,而减少不良资产的核销则会将本该核销的不良资产留在表内,从而提高不良率,继而促使商业银行达到拨贷比监管要求,业内认为,在目前不良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如此操作的空间更大。

监管层或已察觉到了商业银行的这种潜在冲动,尚福林在去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要求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多的有利条件,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尤其是要用足国务院对小企业、涉农等贷款给予的优惠政策,避免拨备和不良贷款“两高”局面,真实反映资产负债质量状况。

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则表示,银监会的监管政策亦正从之前的“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这四部曲,过渡到“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充分核销、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五部曲。

会计难题

除了逆向激励等问题,2.5%的拨备在会计处理上也存在问题。

《办法》规定,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