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公开了本省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公开了本省相关行业、监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通报,定期发布本省安全生产事故特点的分析和有关统计数据。公开了有关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和企业名单,质量监管部门查获问题有关情况通报等。
11、行政机关机构职能等情况。公开了本省政府机关的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方面的信息,机构改革方面的情况及人事任免等信息。公开了公务员招考和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方面的信息。
(二)主动公开途径
本省已形成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市区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社区信息苑和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等覆盖城乡、多层次、全方位的主动公开渠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获取和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的需求。
1、政府网站。对“中国青海”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进行了优化改建。全省8个州(地、市)政府、所有县(区、市、行委)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90%以上的省直部门建立了网站。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4万余条,访问量大幅攀升。
2、新闻发布会。本年度通过各种方式共召开新闻发布会51场。内容涉及重大经济活动、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玉树灾后重建、重大文体活动、国际性文化交流、国计民生等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中外媒体关注的政府工作重要信息。
3、政府公报。省政府公报发布24期,每半月出版1期,通过省档案馆、省图书馆、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部分企事业单位、邮局、书报亭、新华书店、居委会、村委会等免费向公众发放。同时,在“中国青海”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了《青海政报》专栏,方便群众查阅。
4、公共查阅点。省档案馆、省图书馆、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辟出专门区域,设立了政府信息查阅点。一些地区也按照省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在相关场所设置了政府信息查阅点。各州(地、市)、县政府已在当地档案馆或图书馆建成了46个查阅中心。
5、其他渠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青海日报》、《青海藏文报》、《青海法制报》、《西海都市报》、青海广播电台、青海电视台等省内主要媒体共播发政府新闻信息近4万余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截至2011年底,本省依申请公开信息数共7303条。其中,省级机关收到728件,各地区政府及工作部门收到6575件。当面申请6634件,占90.8%;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15件,占0.2%;以电子邮件形式申请217件,占3%;以传真形式申请241件,占3.3%;以信函形式申请196件,占2.7%。
(二)申请处理情况
在7303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的为7303件。在答复中,“同意公开”的为7122件,占总数的97.5%;“同意部分公开”的为165件,占总数的2.3%;“不予公开”的为16件,占总数的0.2%。
四、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
全省共接受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约11.8万余人次,其中现场咨询5.6万人次,电话咨询约5.8万人次,网上咨询约4000余人次。
五、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
全省未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申请,未发生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支出及费用收取和免除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费用支出情况
本年度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室增设电脑和触摸屏幕等设备,印制宣传手册、培训资料,网站建设和更新等费用400余万元。
(二)费用收取和免除情况
各地区、各部门未收取依申请政府信息有关费用。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员矛盾突出。各地区和部门均没有专职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且挂靠机构不尽相同,管理体制和机制不畅,工作人员均为兼职,人员力量不足问题非常突出。二是工作不平衡。各地区、各部门对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认识有待提高,个别地区和部门的受理渠道狭窄,还有的对依申请公开和保密审查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依申请公开操作程序不规范。三是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单位和领导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还不高,工作行动滞后,动作缓慢。有的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当作阶段性工作来对待,工作不主动,存在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和敷衍应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