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讯(通讯员 方莉 石学文 记者 李咏) 一只普通灯管披上“节能”外衣后,售价翻了好几倍。20日,武昌工商分局共检查了37家灯饰商店,发现有11家销售的节能灯涉嫌“三无”产品,当场暂扣问题节能灯400多个。 检查发现,几乎每家灯饰商都在销售节能灯,眼花缭乱的“节能灯”价格也大不相同,售价从四五元到二三十元不等,比普通灯管贵了好几倍,且不同程度存在无完整独立包装、厂家型号标注不全、无“3C”质量认证、无生产日期、批号不全等现象。 专家指出,买到伪劣节能灯,不仅不节能,反而成为“耗油”灯。工商人员提醒:消费者买节能灯首选知名品牌,并确认产品包装完整,标志齐全。正品节能灯的外包装上通常会对灯的寿命、显色性、正确安装位置做出说明。打开包装后,节能灯上还应有一些必要的标志,主要有:电源电压、频率、额定功率、制造厂名称和商标等。(责任编辑 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