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表示将通过法律或外交途径来解决 《上海证券报》昨日报道: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已经正式公告了三个"非中国制造"商标中的一个纯文字商标。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内有关部门及民间的强烈反应。 昨日,中华商标协会法律部杨主任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情况属实,中华商标协会将会同有关机构研究应对措施,一是通过法律途径上诉,二是寻求外交途径解决。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处蔡先生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说,商标局正按程序关注此事。按照程序,如果中国官方对此有不同意见,一般是通过商务部或外交途径来解决。 与官方的谨慎态度不同。北京市商标专利事务所毕德启律师表示:"如果确定该纯文字商标申请已进入公告阶段,我们将与中华商标协会一起联络国际相关商标协会寻求法律途径的上诉抗议。"目前,北京市商标专利事务所已经与国际同仁取得联系,随时准备上诉。同时,该所还向中华商标协会提出了抗议申请,双方已经为此召开了会议讨论此事。 "通过政府的外交途径来解决是最有力的,就像当初海信在海外的商标纠纷案一样,民间的申诉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上海一商标事务所的谷冬燕律师也如此表示。 而民间的反应也非常强烈。据本报《中国证券网》的问卷调查,截至22日20点,对"带有明显贸易歧视应被否决"持赞同意见的人达到53.12%,对"有损我国国体和尊严不应受理"持赞同意见的也高达37.5%,两项相加,高达90.63%。 另据记者昨日从欧盟市场协调局商标审查员Elena Fer--nandez Mingorance处了解到,"另外两个‘NOT MADE IN CHINA’图片商标不久也将进入申请公告阶段。" [评论]坚决阻止"非中国制造"注册得逞 一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的"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日前出现在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官方网站上。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的调查,由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Alvito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的"NOT MADE IN CHINA"字样商标,一共有三个,分别是两个图文商标和一个纯文字商标。而欧盟已分别在2005年12月、今年1月和2月8日接受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 中国制造的许多商品,都由于物美价廉深受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去年12月20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详细描述了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的麻烦:"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 "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也引起一些竞争对手的不满,他们不断诋毁中国制造的声誉。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非中国制造"的商标注册,也就毫不奇怪了。"非中国制造"显然是对"中国制造"的一种歧视性甚至侮辱性的语言,其目的在于以恶作剧般的商标注册,引起公众的注意,达到毁损"中国制造"的目的。 那么,"非中国制造"的商标注册能否得逞呢? 在欧盟注册商标,必须根据欧共体商标条例规定的条件,获得OHIM(欧共体内部市场协调局)的批准。商标申请及其相应的注册会自动延伸至所有25个成员国,在整个欧盟25国都有效。欧盟商标注册有一个由OHIM实行控制的注册程序,无需各个国家工业产权局的介入。 根据欧共体商标条例的规定,任何一欧盟商标的无效、驳回或期满都会适用于整个欧盟,这就是说,只要"非中国制造"这次在欧盟被驳回,就意味着"非中国制造"在欧盟25个成员国都不可能注册成功。因而,我们必须对"非中国制造"在欧盟的注册申请,予以关注并及时拿出对策,向欧盟提出异议,阻止"非中国制造"的商标申请成功。 欧盟商标注册有四个主要程序。首先,申请人向欧盟商标局或欧盟成员国商标局提出申请;接着,欧盟商标局将申请通知各成员国的商标主管机关,以进行各国的商标审查;审查通过后,进行三个月的公告,在此期间第三者可提出各种异议;最后,如果没有第三者提出异议,申请的商标在一年内获准注册。 从报道中看,Alvito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NOT MADE IN CHINA"字样的商标,是在2005年12月、今年1月和2月8日分别被欧盟接受的。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对此项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商标注册提出异议。 而且,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非歧视性"。根据这个协议,我们阻止"非中国制造"商标的注册,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实,只要我们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欧盟肯定会引起重视。一方面,中欧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据商务部预计,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将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中欧领导人2003年提出的目标。 另一方面,欧盟也要考虑他们允许"非中国制造"在欧盟注册的严重后果。因为,假如欧盟准许"非中国制造"的注册申请,中国和其他国家同样可以受理诸如"非欧盟制造"这样的带有歧视性的商标注册,构成对欧盟制造的歧视和损害。事实上,2004年,美国否决"非法国制造"的商标申请,就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但是,在对待诸如反倾销、恶意商标注册等问题上,中国常常不能及时提出对策,以至于坐失良机,听任对方的摆布,这种消极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利后果。在对待"非中国制造"这一事件中,中国必须吸取教训,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表明立场,竭力阻止"非中国制造"的注册,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