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黄海昀 “3月22日,香雪板蓝根包装专利侵权案取得重大突破,阳江市知识产权局认定,一片天以盈利为目的生产销售与香雪板蓝根外观专利非常相似的同类产品,构成侵权,责令侵权方广东阳江一片天药业立即停止使用侵权包装、停止销售侵权产品,并赔偿损失。” 昨天,记者在广州香雪制药公司见到其总经理牟永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称,这是香雪艰苦维权的初步战果。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专利法有许多漏洞,维权仍然困难,该公司的抗病毒口服液外观专利被仿冒,打了几年的官司侵权行为才得以制止。 非处方药是重灾区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被仿冒的不并止香雪一家,许多品牌药品都遇到相同的痛苦。而且,由于非处方药(OTC)在药店销售为主,是仿冒的重灾区。 广州白云山和黄副总经理方广宏昨天无奈地对记者表示,该公司的口炎清颗粒被别人用食字号仿冒,外观做得几乎一样,复方穿心莲的外包装也被仿冒,目前正在打官司。 广州王老吉公司纪委书记谭天明也列举出同样的例子,王老吉凉茶颗粒也被人用食字号批文仿冒,不仅外包装与药字号极为相似,而且居然还用王老吉做商品名。按照规定,药字号的商标是不能再用作食字号的商品名的。 据悉,仿冒知名品牌药品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凡是市场上知名的OTC药品、保健食品,如民生药业的21金维他、太极集团的急支糖浆、太太药业的太太口服液、吉林敖东的“敖东牌安神补脑液“等均遭到仿冒。 有的名牌产品甚至不止被一家仿冒。香雪制药总经理牟永新说,旗下在广东省销量过亿元的产品—香雪抗病毒口服液,仅外包装就有五六个厂家仿冒,有的甚至完全复制香雪的外观图案。 白云山和黄市场部经理赵敏也对记者表示,白云山板蓝根全国仿冒的产品不下几十种,在药店终端放在一起,如果不仔细看标识的生产厂家,连药厂的人也容易搞错。 据了解,有的知名品牌因仿冒造成的损失高达上亿元,企业的专职打假人员最高的有160人之多。 (右边包装为真品) 仿冒者“穿上合法外衣” 香雪制药法律经理杨建军说,事实上,“傍名牌”现象在业内早已有之,但是,名牌厂家却只能长期哑巴吃黄连,维权非常艰难。他举例,江苏聚荣生产的聚荣牌抗病毒口服液与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外观极为相似,香雪打了几年官司侵权行为才得以制止。按理说,香雪的外观是在先注册专利的,且属知名产品同类产品不得与其外观相似,但是,在诉讼的过程中发现,江苏聚荣的外观也有专利(现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这事实上是专利申请的漏洞。按照目前的外观专利申请,外观专利只做形式审查(审查部门只从企业申请文书上看是否附合规定),不做实质审查(调查是否有在先权利)。这就导致同类产品出现近似外观。而品牌产品却难以维权。 白云山和市场部经理赵敏对记者说,一些企业利用政策的漏洞用食字号批文仿冒药字号名牌产品,在行内也相当多。药字号需要在药监局审批,食字号则只需要卫生部门审批,而且,批食字号又要比药字号容易。如白云山板蓝根颗粒、王老吉凉茶颗粒等产品正是以这种方式被侵权。仿冒者可以说是“穿上合法外衣”在仿冒,企业也很难维权。 据称,白云山和黄专门有一个法律部,有六七人长期专职打假,但面对这种情况也维权困难。 (中间包装为真品) 药店推波助澜 牟永新说,令企业最头痛的是,这些仿冒产品往往在药店与名牌产品摆放在一起,有些药店甚至将仿冒品放到比名牌产品更显眼的位置。仿冒品在终端进行拦截令品牌产品损失严重。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对于药店来说,最近几年的平价风暴已令零售药店的利润低得可怜,为生存药店趋于销售高毛利品种。杂牌药品的利润空间往往比品牌产品高一倍甚至数倍。但是,品牌产品可以聚人气,于是有不少药店就用名牌产品带货(带动其他产品销售)。所以,人们便会看到经常有药店开业用名牌药品搞促销,其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 另外,名牌产品的价格也比杂牌产品的价格高出许多,如板蓝根,一些杂牌甚至只要两三元钱就能买到一包,而这个价格对于白云山、香雪来说连成本都不够。而且就是这两三元钱零售价,药店还有高过名牌产品的利润可图,令仿冒药品有了生存空间。这从客观上为仿冒药品歪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Robby/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