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我国首次举办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上,作为首例受到国外侵权的国际性商标侵权案――“普兰娜”艰难的海外维权经历备受关注 “一个品牌要用心创造,更要努力依法维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受到海外不法商人的侵害。”4月16日,在我国首次举办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上,天津市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戴为民发出如是感慨。 “普兰娜”商标专用权国际之争,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警世性案例,向国内企业发出了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预警信息,也为民族品牌敲响了国际化道路上小心“埋伏”的警钟。 遭遇“强盗逻辑” 民族品牌进军国际市场,遭遇商标恶意抢注,在国际专利纠纷中利益受损 作为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出口化妆品,“普兰娜”行销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普兰娜”的殊荣背后,凝聚了天津市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人员20多年的心血,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2001年,“普兰娜”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不俗业绩,准备大举开拓国外市场。他们斥巨资对“普兰娜”及英文商标“PULANNA”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宣传,在40多个国家进行了注册申请。但令人震惊的是:普兰娜产品在波兰的代理商(SP.Z.o.o公司),竟然早已先行一步,在波兰、俄罗斯等欧洲12个国家抢先注册了“普兰娜”的英文和图形商标。 商标被抢注,自然后患无穷。以在俄罗斯的境遇为例,“普兰娜”被恶意抢注后,在俄罗斯市场陷入被动局面。研究院只能赶快在当地注册“普兰娜”中文商标,同时申请英文的“美伦娜”商标替代原有的英文商标,重新设计、制版、印刷,重新投入市场。可没想到波兰这家公司近日又企图在俄罗斯抢注“美伦娜”的设计包装,抢注商标的举动给天津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造成近1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