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药企面临知识产权挑战 去年底,日本最大的药品公司之一武田药品株式会社因其药品专利权问题,将重庆一家小药品企业推上了被告席。业内人士认为,这宗“大象诉蚂蚁”的官司,意味着跨国药企就药品专利权问题正式向我国西部的药品企业发出了“战书”。 近日,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在一份关于《中药发展之路引发的思考》的讨论稿上,就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详尽的论证。这表明,制药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正引起我省各方人士的关注。 现实: 自主研发产品少 据了解,仿制药的利润平均只有5%-10%,而自主研发出来的新药利润一般为销售额的30%。四川国嘉集团负责人称:“一个企业每年只要保证有两到三个新品种面市,就有利润回报。” 最明显的例子是地奥集团。17年间,该企业从借款50万元,到如今净资产超过26亿元,秘密何在?地奥集团的结论是:科技创新是第一法宝,由于抓紧一切力量进行自主研发,现在该企业每年可向市场推2-3个国家级新药。 自主研发的好处由此可见一斑。照理,企业应该多生产自主研发的产品,但我省的实际情况是,仿制产品多而研发产品少。究其原因,一是研发产品难度大,二是研发能力弱,三是研发投入少。这就给我省中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造成了困难。 危机: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 自主研发产品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医药生物审查部张清奎说,药品发明投资大、风险大、难度高、周期长、市场广,该领域的发明对专利保护的依赖性最强。加强专利保护有利于新药研发的投资和新药的产生,弱化保护有利于仿制推广和降低药价。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有云南白药、片仔癀、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华佗再造丸5个国家级保密处方。由于处方得到了专利保护,这些药在同类药中销售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但相形之下,目前,我省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大部分企业几乎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在视察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四川各地中医药企业数目在逐年递增,但多数规模偏小、赢利能力弱,且一直面临知识产权保护所引发的新产品开发危机。 挑战: 国际竞争处于劣势 自主研发产品少,知识产权保护薄弱,这使我国制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被动局面。 地奥集团老总李伯刚认为,和大的跨国药企相比,中国制药企业在多个方面存在劣势。一是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地奥为例,每年投入8000万元研发经费,这在国内制药企业也算天文数字了,但远远比不上跨国企业动辄数亿美元的投入。二是经营理念,大部分跨国企业都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历练多年,在人才、资金、经营理念上都胜过国内制药企业。三是国际市场对于国内制药企业而言门槛还是太高。由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没有上去,所以同样技术水平的药品,跨国药企的产品可以轻易进入国际市场,但国内企业却很难。国际市场的“门槛”,对于国内制药企业还是显得太高。目前的情况是,欧洲、美洲的药品进入中国市场较容易,而我们要进入他们的市场就很难。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呢?李伯刚认为,如果国内制药企业重视研发,能开发出更多拥有自主创新专利的药品,并及时将专利转化为优势商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制药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差距就会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