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人,警惕“孵化”企业(图)

时间:2010-03-22 19:26 正义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对方“语重心长”地劝说他继续参加“孵化”,并称钱可以缓交。业务员李霞则适时打电话来催钱,还说国科中联会帮他分担一部分。这让章致欲罢不能,一次次将越来越多的钱打入李霞提供的账户。 国科中联的网站依旧赫然存在。   通过转让专利获取利益,是大部分专利权人梦寐以求的。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将专利转化为经济利益,对专利的宣传和推广必不可少。眼下就有不少犯罪分子专门注册成立所谓的“孵化”企业,以帮助宣传推广专利为名骗钱,这些人正是利用了专利权人急于推广专利这一心理上的弱点。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批准逮捕了21名以推广专利为名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   “孵蛋”不成蚀把米   福建人章致(化名)发明了一种编译方法并获得专利。 2005年底,他接到一个叫李霞的人打来的电话,李霞自称是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科中联)的工作人员,可以帮章致推广专利。从今年2月到5月,李霞巧立名目,先后要章致交纳了各种费用共计2.4万余元,而专利推广的事却一直石沉大海。   像章致这样被国科中联骗取钱财的专利权人,在全国各地共计数百人,犯罪嫌疑人共涉嫌诈骗事主人民币230余万元。   “这类诈骗案以前也有,但此案诈骗金额巨大,涉案人员多,持续时间长达两年。”本案的承办检察官说,“关键还是这个犯罪团伙组织性强,分工明确,极具迷惑性。”   “服务”一条龙,骗钱三步走   2004年8月,犯罪嫌疑人张某注册成立北京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2005年5月,张某聘用了业务总监和部门经理,并对19名业务员进行上岗培训,明确工作流程。   张某从网上调取专利权人的资料,由部门经理转发给李霞这样的业务员,让其与专利权人联系。至于骗钱的步骤,则分三步走。   这些业务员先鼓吹国科中联的“孵化”作用,再给专利权人寄去张某自己编制的“全国重点创新科技孵化项目申报表”,宣称参与申报的专利“经过审查后可以进入孵化工作,在中国专利孵化中心网招商引资、对接推广”。不过,专利权人要参加所谓“国科中联审查委员会”的评审,必须先交纳980元“参评费”,得到该院颁发的证书,此为骗钱第一步。   此后,专利权人会收到一份“全国重点创新孵化项目确认回执表”,回执上列着参加孵化的4个选项:孵化注册、优化孵化、全国孵化、国际重点孵化,收费标准依次递增,专利权人选择相应的孵化方式,交纳费用。之后,他们还以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费、可行性分析报告费等为名骗取部分专利权人4000元到1万元不等的钱财,这是骗钱的第二步。   其间,他们还会使用欲擒故纵的手法,让专利权人一步步往陷阱里滑。章致就曾接到自称“国科中联审查委员会”主任的电话,对方“语重心长”地劝说他继续参加“孵化”,并称钱可以缓交。业务员李霞则适时打电话来催钱,还说国科中联会帮他分担一部分。这让章致欲罢不能,一次次将越来越多的钱打入李霞提供的账户,这是骗钱的第三步。   伪装权威专骗外地事主   国科中联的网站现在依旧存在,笔者登录后发现其网页制作精良,很难一下子识别真伪。但经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该网站并没有对企业的业务能力进行实质性介绍,更多的只是空洞的宣传。   实际上,国科中联并没有懂得专利的专家,他们所谓的“宣传推广”,仅仅是将专利权人的专利资料输入到自己的网站上,然后找一些对口企业,把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发给专利权人,接下来就不闻不问了。   为骗取专利权人的信任,张某还虚构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中国科技孵化协会”等单位并伪造相关印章,在有关文件中使用。所谓的专利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也均是张某自己根据专利权人的资料制作的。   目前,涉案的21名犯罪嫌疑人均在羁押中,已有近40位外地事主报案,检察机关提醒其他受骗者尽快与公安机关联系,协助破案。   专利权人应当谨慎从事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对笔者说,本案诈骗手段较新,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应当引起广大专利权人的警惕。尤其是外地专利权人,在接到所谓的“孵化专利”电话后,应当谨慎从事,及时识别其真伪,虽然不方便到其办公地点具体核查,但可以通过核查其各种联系方式等方法,作出初步判断。对其所谓的“评审员”、以及其寄发来的各种文件上的盖章机构等,也要及时进行核实,具体情况可以咨询知识产权相关主管部门。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相关业务的主管机构,应当对此类专利推广公司进行定期审查,并将通过审查的推广公司名单在官方网站上予以公布,这样既方便专利权人核查,也保障了市场交易的安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