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德国维权胜诉之路

时间:2010-03-22 20:43 国际先驱导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慕尼黑法院里短短的5分钟,成就了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胜诉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吴黎明发自慕尼黑 当地时间4月23日上午,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宣布了对德国欧凯公司恶意抢注中国百年老字号“王致和”商标一案的二审裁决,基本维持一审裁决,王致和方面胜诉。法庭要求欧凯公司必须停止在德国使用“王致和”商标和标识,并撤销它在德国商标局抢注的“王致和”商标。

        五分钟宣判

        按照法院的日程安排,“王致和”一案当天上午9时宣判。8点多,本报记者来到位于慕尼黑中央火车站不远的高等法院,简单安全检查后,记者来到6号法庭,看到法庭内和走廊上空无一人。不过,在门口通告栏里,“王致和”一案名列其中。
        9时10分许,身着法官服的三名法官步入法庭,全体起立。法庭没有进行原告、被告之间的告诉与辩护,只有主审法官策尔雷恩宣读一份长为6页的裁决书。
        记者注意到,本案的原告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未派人员到场,王致和的德国代理律师沃尔夫冈·菲梭维特克飞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法官宣读的裁决要点,而被告欧凯公司不仅公司本身没派人出席,连律师也没来。策尔雷恩宣读完毕,律师和媒体退场,记者看了一下表,整个宣读历时大约5分钟。

        两年多的官司

        与慕尼黑法院里短短的5分钟相比,“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从立案到二审裁决,已经历时了两年多。
        2005年,中华老字号“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公司抢注。2006年,试图开拓欧洲市场的王致和食品集团发现自己拥有的“王致和”商标和使用了几百年的标识被抢注,决定通过诉讼追讨商标权。2007年1月26日,慕尼黑地方法院正式受理了“王致和商标侵权”案。这是中华老字号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商标诉讼维权。同年11月14日,一审判决王致和集团在该案中胜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大家都依据几乎共同的游戏规则。和中国法律类似,德国的商标法也规定,注册商标不准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这也是“王致和”在此案中一审、二审均胜诉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记者在拿到的二审裁决书上看到,法官特意将“王致和”商标和欧凯注册使用的伪王致和商标印刷在裁决书第3页、第4页上,说明两者的相似度。
        据菲梭维特克律师介绍,“王致和”商标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但在德国,无论是法官还是一般人都很少知道这是一个驰名商标。因此,在“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菲梭维特克就必须向法庭提出证据,证明“王致和”是著名商标,其标识头像并非欧凯公司所主张的只是一个“通用的古代中国士兵”。
        一审判决后,欧凯公司提出上诉,“王致和”方面提出了更多有力证据。菲梭维特克说,欧凯公司在二审过程中曾提出,让王致和集团出钱买回“王致和”商标注册权。他说:“王致和集团明确拒绝这一无理要求。欧凯公司想用偷来的东西换钱。我们坚决不答应。”

        只是冰山一角

      “王致和”商标侵权案是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在海外被侵犯的典型案例。“王致和”二审胜诉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发出积极信号,鼓舞了士气,唤醒更多正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增强商标意识和维权意识,善于利用国际游戏规则和所在地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王致和”案只是冰山一角。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总共发生了2000多起中国出口商品的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案例,同时每年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达到10亿人民币。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4月22日在头版就报道称,有两个人在加拿大抢注了60家知名中国企业的商标,惊呼“中国企业正成为海外商标侵权的受害者”。
        曾几何时,国外媒体叫嚣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被侵犯,知识产权对话成为中美和中欧贸易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外企业纷纷到中国法院提出知识产权诉讼。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跨出国门,涉足欧美、非洲、中东等海外市场,伴随而来的是,不少中国企业的商标被境外企业或个人抢注,其合法权益被侵犯。

        中企海外维权任重道远

        遗憾的是,和外国同行相比,许多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很少到海外去为自己维权,对打官司更是望而却步。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是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这一体系可获得所有成员国的商标保护,而不必像在不同国家分别进行商标注册。中国已于1989年正式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但遗憾的是,中、外企业在商标注册方面的努力可谓“冰火两重天”。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局长李建昌提供的数字显示,2008年,国外企业通过《马德里协定》到中国申请注册的商标就有1.7万件,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而同年中国企业到海外申请商标注册为2059件,历年累计总数也只有8600多件。
        在“王致和”案中的这家欧凯公司,还在德国抢注了洽洽瓜子、老干妈、白家粉丝、今麦郎等中国知名商标,目前只有白家粉丝表示要和欧凯对簿公堂。看来中国企业海外维权依然任重道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