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写得清楚:未来20年我国单通道喷气客机需求最劲。而C919正是这种类型的客机。
除了这些新增飞机带来的市场份额,航空工业对其所在制造业领域的拉动作用极高,可以称得上是制造业中“含金量”最高的产业之一。
据日本通产省发布的资料,如果船舶单位重量的价格为1,则轿车为9,彩电为50,电脑为300,喷气式飞机为800,喷气式发动机为1400。以战斗机为例,美国F-16战斗机单位重量的价格是白银的20倍;F-117A隐形战斗机与同重量的黄金等价;B-2隐形轰炸机大约是同重量黄金的两倍,是名副其实的“机比金贵”。
作为“含金量”极高的产业,其中的民用飞机行业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可小视。
据波音公司的研究指出,民机销售额每增长1%,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拉动为0.714%;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研究也指出,航空高科技企业及其核心技术衍射到相关产业,可以达到1:15的带动效应。
而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在中国上空飞行的民用飞机都来自世界两大飞机巨头空客和波音之手。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空客A350之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推出A360和A370,而是直接一下子跳到A380,有人问原因,空客说“8”这个数字中国人比较喜欢,而他们就是瞄准了中国市场而来的。
虽说只是一个笑谈,但是国际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在市场上已取得的霸主地位,足以令本土航空制造公司打心眼儿里嫉妒。
时不我待。
别再让大飞机“差钱”
万众瞩目的大飞机有多少资金来源?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据公开资料整理,注册资本190亿元的中国商飞的最大股东为国务院国资委,出资60亿元;上海市政府投资成立的国盛集团出资50亿元;其余股东为中航集团、宝钢、中铝、中化等大型国企。
此前有报道称,国外研制民用大型客机的研发周期至少10年。依照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时间表,2007年立项,2014年首飞,2016年开始交付使用,周期也是10年。那么目前中国商飞的融资状况如何?
据公开资料,中国商飞于成立当年即2008年年底首次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金融合作协议,这之后2009年4月中国商飞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分别签署《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租赁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并获得总额为3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随后工商银行也向中国商飞发放了200亿元的授信额度。
2009年8月中国商飞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没有公布具体的融资金额。进入2010年,1月份中国商用飞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样双方没有公布具体的合作金额。
同年9月份中国商飞公司又获得了来自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总额为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金融支持,并配置专业化服务团队,提供在供应链融资、外汇管理、现金管理、金融业务咨询(课题调研)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除了投资和贷款,政府有没有给予大飞机补贴?
成立于2008年3月的中国商飞在体制上顺应了国际民用飞机的发展模式,对于国家和政府对其的支持,中国商飞一再表示目前所有的研发生产都严格按照市场规则来做。公司高层告诉记者,国际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稍有不慎就会落入WTO的诉讼之中,为中国民机事业的发展平添烦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韩立岩认为,大飞机项目属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是各家大银行的重点支持对象。但作为一个历时10年的重大项目,仅靠银行信贷和政府投资是不够的,发行多种期限的公司债券、承销债券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的机会。
中国商飞是否有上市募集资金的准备也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从内部获悉中国商飞有择机赴海外上市的打算,但由于上市需要业绩支撑,所以上市时间要取决于目前商飞的主要销售任务——ARJ21的销售情况等因素。
对此问题,《中国经济周刊》从中国商飞副总经理、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处获得的答案是“没有上市计划”。
那么,大飞机项目是否考虑过股权出让和民营资本进入的问题?纵观首批9家为C919提供零件的供货商,其中7家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公司,另2家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只有一家是民营企业浙江西子联合控股公司且其提供的产品是相对技术含量简单的舱门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