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中国国产大飞机真相曝光(4)

时间:2011-04-12 16:52 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国产飞机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客户订的所有机型都选择了波音,但如果只买了一架C919是否要为这架飞机专门再配一套人、又或是不一样的备件库备件、数据库里的数据等,这个成本会变得很高。”孟祥凯说。

所以,“我们被世界民用航空市场认可的标志,是我们的标准被国际认可。”

和当年默默成名、匆匆退场的“运十”不同,从出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的C919显然承担了太多的期许。不过研发团队始终对此保持了冷静态度,当被问起面对竞争,国产大飞机何时能赶上波音和空客的目标,吴光辉的回答是“希望是未来20年”。

20年,可待。

别人的教训和我们的应对

据不完全统计,欧洲的空中客车和美国的波音公司,这两家集团占据了世界民用航空80%以上的份额。

并不是其他国家没有觊觎这个市场,而是形成现在的局面,已经过一番惨烈厮杀。

与其他产业不同,飞机制造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回报周期长,一种机型的确定可能会影响到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而在这面前倒下的不仅有英国、日本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有像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就生产了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哈维兰彗星”号,并占据了世界航空的领先地位。后来还陆续生产了二三十架这种客机,但英国的时运不佳,由于技术不成熟,前后有七八架从天上摔了下来。因为害怕再次承担风险,英国客机的发展从此裹步不前。

此时,美国后来居上,从1952年4月,波音公司决定开发其第一个大型喷气式客机机型波音707。在其随后推出的一系列喷气客机中,1968年投入航线运行的波音737,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客机机型。乘胜追击的波音于1996年12月兼并了航空业曾经的老大麦道公司并随即宣布它从1999年起将不再生产MD-90。

有意或是无意,此举使地球另一端,当时胸怀大飞机梦想的中方与麦道公司合作的大飞机合作项目“突然死亡”。(1985年,“运十”停飞后第二个月,上海航空公司的代表和美国麦道飞机制造公司的代表在合作生产MD-82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协议书上签字。中国开始利用美国技术,建立自己的民用航空工业道路。然而,在中美合作的“麦道项目”延续了将近10年之后,1997年,波音公司并购了麦道公司,这起并购事件直接导致中国大飞机研制工作的彻底停滞。)

不甘心落后的英国于1967年起联合法国、德国开始了“空中客车”计划,开发大飞机与美国进行竞争。上世纪70年代初,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相继加入该计划。空客开发的第一个机型是220座的A300,但它从1974年首次交付使用到1978年之间,总共只销售了38架。直到今天,欧洲花了30多年的时间,到2003年8月底,其飞机交付状况才首次超过了对手波音公司,成为与其平起平坐的对手。

据2010年的最新统计,空客公司以全球民用飞机订单总数644架,净订单数574架的成绩超过此前波音公布的530架净订单的数据,获得去年全球第一的位置。

而苏联的惨痛教训是,虽说技术十分先进,也生产过好几代不错的大飞机,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受到欧美垄断,民用飞机项目被人为规定了许多“标准”和“门槛”之类的附加条件,加之前苏联本身的体制影响了大飞机的发展,虽然解体后的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大飞机制造能力的国家,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运作,一直很难超越欧美并延续至今天。

今年4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还严厉批评俄产飞机的质量,哀叹2010年俄罗斯仅出厂7架飞机,警告俄飞机制造商“多改进质量、少索要补贴”。

印尼也曾在苏哈托时代建立了国营印尼飞机工业公司,并于1997年研制了N250飞机,试飞超过上百小时,国内订购量超过100架。

但就在还差一年就取得适航证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航空工业遭遇沉重打击。当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应援助印尼,但附加条件是“这些钱一分也不能用在飞机工业上”,印尼的大飞机梦随之彻底破灭。

世界最大的支线飞机制造商之一、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算比较幸运的。早在2003年底,庞巴迪宣布研发110/130座C系列飞机,并由此进入巨大的民机市场。然而,C系列命运多舛,曾一度于2006年1月被放弃。(当时曾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继续独享垄断带来的巨大利益,波音和空客并不希望出现第三家竞争对手,因此他们对庞巴迪进行了“联合围剿”,大意是哪个发动机制造商给庞巴迪的C系列客机提供发动机,就别想在空客和波音的新型号上找到位置。供货商迫于波音和空客的压力,不敢跟庞巴迪合作,导致该项目被搁置两年。)直到2009年3月,C系列才终于拿到了第一份订单。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