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积极研制大飞机的日本,也在屡次尝试和屡次受挫中“务实”地选择成为了波音和空客的“超级打工仔”。
回过头来,中国的大飞机项目的发展,看起来很幸运。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目前来看我们并没有明显发现这类(类似庞巴迪的被‘围剿’)问题。”
据吴光辉介绍,自C919项目启动以来,全球供应商都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世界上主要的系统供应商都参加了C919的招投标项目。
“我们发了大约38个工作包,目前有17个国外供应商,未来会组建十几个合资企业。”吴光辉说。而且,很多合作还是国外公司主动提出的。
4月6日,17家国外知名航空供应商之一的伊顿公司已与中国商飞下属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飞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这也是中国商飞首次直接与外资公司联合组建的合资公司,上飞公司持股51%,伊顿持股49%,该合资公司将为国产大飞机项目和全球民航市场提供设计、开发和制造燃油液压管路系统,并提供售后支持。
吴光辉认为,国外公司之所以愿意承担前期的研发和资金上的投入风险,“因为他们认定能从这个项目上赚钱”。
但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贵仍然提醒,目前航空市场的竞争,在美欧的支持下已经变成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推广,将产品竞争演变为市场准入限制的局面,中国的大飞机项目无论是在发动机、航电系统等重要部件还是在适航证(预计2016年取得),都会面临垄断巨头可能的干扰、遏制和封杀。对此,“中国必须做好应对计划。”章玉贵说。
C919释义
“C”既是China的缩写,也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下称“中国商飞”)英文缩写的首字母。据中国商飞介绍,“9”寓意“天长地久”,“19”表示的是最大载客量190座。
关于大飞机的五大误读
大飞机立项已4年,时有新消息透露,都能成为坊间热议的热点,捧者有之,砸者亦有之,但往往立论有失中肯,究其原因,还是“国产大飞机”的诸多细节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本刊邀请4位核心权威人士,详解有关大飞机的是与非。
点评嘉宾: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孟祥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张洪飚
原“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
误读一:
C919是我国首次生产国产大飞机
正解:早在1971年,我国就开始自主研发大型客机“运十”。该飞机是由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动机喷气式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是中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运十”于1980年9月试飞成功,此后到1984年,“运十”总共飞行170多个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先后进藏运送救灾物资6次。该项目于1985年因多方面因素被搁置。
一句话点评:
程不时:“运十”飞机跟空客A380一样快,飞的高度跟它一样高。
误读二:
国产大飞机造的是“最大”的飞机
正解:所谓大飞机,一般来说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的军用或100座位以上的民用客机。国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座位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在我国,一般把150座以上客机称为“大型客机”。目前国内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是基本型全经济级布局为168座,混合级布局为156座的“单通道飞机”(通俗解释为飞机内只有一条走道),可以完成我国从南至北飞行和邻国飞行不用加油的飞机。
与C919竞争的机型是占据中国航空市场半壁江山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这两款飞机也是目前国际单通道飞机市场上当仁不让的主力。然而,如果要论承载旅客的数量和载重的真正之“大”,波音787飞机和空客A350才是与C919持续竞争的两款双通道飞机机型。
一句话点评:
吴光辉:我们没有选择生产更大的双通道飞机,是因为考虑到了市场的需求,据预测,中国未来还需要2000~3000架的单通道飞机。
误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