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柴磊的确是一把营销好手。柴磊及其团队通过慎重考虑,纽约店不再沿用“手抓饼”称呼,而是顺应西方人对中国元素的印象,改成“功夫饼”。在当地华人华侨以及华文媒体的追捧下,唐人街功夫饼专卖店排着长队的景象就此定格,之后又在纽约增开了三家店,家家门庭若市。
功夫饼在美国的发展进入平稳期后,柴磊开始了他美国行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寻找可以引进回中国的美国美食。
和迷你披萨的邂逅,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一天下班后,柴磊发现办公室楼下新开了一家“OK迷你披萨”店,出售一种外观酷似甜筒冰激凌的披萨。顾客不用等座,也不用等外卖,能随时握在手上吃。这彻底打破了柴磊对披萨固有的印象:原来披萨可以这样吃!
他像当年遇见手抓饼一样,对着眼前的迷你披萨发呆——无论是色、形、味,都能无限贴合年轻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披萨本身在国内早已被年轻时尚消费人群追捧认可。
“我当时就想,就是它了!”那晚柴磊兴奋得失眠了。
一个月后,柴磊的中国美食团队齐集在了第五大道347号。
“一个全新项目的引进不是简单复制,需要认识到产品和市场存在的差异,而美国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很严格的国家,技术的引进需要花很长时间,我们的技术人员也需要时间对产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说干就干!在迷你披萨项目引进和本土化研发阶段,柴磊和其团队充分发挥了多年的专业积累,反复试验和论证能够产生最佳效果的本土原料,将手抓饼的独家经典配方与披萨的特质相糅合,创造出独特的嚼劲与韵味,同时增加了十几种酱料和肉料食材,想方设法满足中国人的口味偏好。
通过对烘焙环节的改良,柴磊团队的披萨饼制作技艺也在业界独占鳌头——传统披萨是烤好再放进保温炉里,时间一长难免影响口感,而迷你披萨体积小、需求量大,现烤现拿,一个烤箱同时烤七八个披萨,保证不同口味绝不混淆,并且“这种烤箱是我们和美国专家联合研制的,拥有国家专利,不可模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经营手抓饼出身的柴磊到底会如何开始他的第二个创业春天?
VICTOR,惟客特,掀起披萨新革命
经过反复斟酌,柴磊为迷你披萨项目取名“惟客特”,VICTOR的音译,意为胜利,同时取形披萨本身的“V”字外形,意在形在,朗朗上口又易于传播。
维克特迷你披萨
法学出身的柴磊,不忘对惟客特迷你披萨进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他很清楚这对一个新生品牌意味着什么——除了法律意义上的保护作用,还为品牌赋予了严谨性和专业性,确保惟客特能够借助手抓饼的渠道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以及工厂和物流配送优势,迅速盖到中国更多城市,一炮打响。
历时整整两年,经过几十趟往返中美、无数次慎重而严谨的考察、对接、研究、开发和论证,惟客特迷你披萨终于在2012年9月第一次亮相第九届国际特许加盟(上海)展览会,反响轰动。2012年10月,第一家“惟客特迷你披萨店”在上海开张,不出所料,店前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按照柴磊对迷你披萨的精准定位,惟客特的最大消费群就是消费能力不等的年轻时尚一族,其门店将不再是背街食品车流动摊点模式,而是以城市步行街、城市商务中心、高档小区为主,搭配粮全其美公司的饮料和甜点,成为城市街道上不可或缺的时尚饮食加油站。
“披萨在中国以必胜客为代表,一直是高消费的代名词。惟客特迷你披萨定价在8元到十几元,仅从价格和便携的功能,便是对必胜客的超越。无论是高富帅白富美,还是广大的屌丝群体,都消费得起这种时尚和美味。”
两年不赢利,退你全部加盟费,没有理由不成功的迷你披萨传奇
手抓饼的成功运营已然令柴磊成为国内食品连锁加盟业的标杆人物,但他却依旧丝毫不敢怠慢惟客特,“产品不同市场不同,我不能仅凭手抓饼的经验去判断迷你披萨的未来,势必要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研究:市场调查、品牌定位、加盟设计、门店管理,缺一不可。”
那段时间,经历了最初兴奋期的柴磊,开始强迫自己沉淀、思考、总结——进一步沉淀手抓饼的辉煌、更全面描绘惟客特的前景、总结粮全其美突破重围的关键。